欢迎访问中国智协[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官网2024年04月26日星期五
首页 > 新闻资讯 > 国际新闻
共享融合,从“融合”开始——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事业发展项目《融合教育手册》连载
[标签] 国际新闻 共享融合 哈佛 大学 法学院 残障 事业 发展 项目 连载
2016-01-11 [来源]哈佛大学法学院残障事业发展项目 有人杂志
字号: | |

小编按:

小伙伴们有说,重点是你们懂的。所以小编就不重复了(奸笑)!

一位小伙伴看完昨天的手册前言后的感慨,给我们今天的内容做了个很好的引,来,上:

如果把融合绝对化,比如采用口语教学法共同施教于聋人与听人(坐在同一教室),这就是胡闹,孔子已说清楚:要因材施教。故,说到融合,应这般理解,否则,大家走火入魔了,那将注定是失败与可悲的,如果大家都关注与响应融合倡议,首先要有一个正确“融合观”!——八古堂掌柜


《共享融合,融合的世界》

上篇——背景与理念


第一节引言


一、残障人的处境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一期《世界残障报告(2011)》指出,全球共有十亿残障人,占世界人口的15%左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在一些最不发达的国家,残障学龄儿童仅有1-3%入学。2011年报告显示,全球六千七百万失学儿童中,有40%是残障人。

以上数据仅能反应问题的“冰山一角”。因贫困辍学的残障儿童数目更为触目惊心。缺少接受教育的机会又导致他们失业、贫穷,陷入恶性循环中。在各国文盲和无技术的成人中,残障人远多于非残障人。

在世界范围内,残障人为平等和免受歧视、以及过上有尊严、有价值和丰富生活的权利付出了长期而不懈的努力。2006年标志着这一奋斗历程展开了新的篇章。是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UNCRPD或“公约”)。公约要求各国通过改变社会来消除有关残障的不公对待、偏见和歧视,并消除政策和环境中的障碍。

就达成这一愿景而言,没有任何一项权利比教育权更基本和重要。


二、什么是融合教育

无论残障儿童有何种残障,也不论其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如果能获得适当支持,在主流学校与同龄人一起接受教育,他们都能更充分的发展自身潜能。关于这一点,世界各地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例证。融合教育是《公约》的核心内容之一,第24条为政府、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家长和残障人推动融合教育提供了原则和法律框架。

根据公约精神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融合教育的理念和做法包含下列要点:

融合教育要求教育从竞争性向协作性转变,放弃一成不变的评价标准,尊重每个学生的需要。

融合教育对所有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通学校和教师应当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必须认同平等和融合的价值观,把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多样性看作专业提升的契机,而不是多余的麻烦。

教师应当掌握“最少限制环境”、“通用设计”、“合理便利”以及“无障碍”等基本理念和原则,有能力设计满足个性化需要的课程和活动。

融合教育挑战了应试教育的理念和做法。

融合教育鼓励开放式学习,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宝贵的潜能等待开发。

融合教育反对把认知能力进行僵化的分级,更反对建立在能力分级之上的歧视和排斥。

融合教育否定了专注于纠正学生弱项的传统教学方法,赞成基于课程调整、多学科融合、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模式。

融合教育重视所有学生独有的特长和才能,鼓励学生发展合作及参与的技巧。

融合教育根据所有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制定一套包容性和支持性的课程,反对为所谓的“后进生”开发特殊课程和标准。

融合教育需要具备开放、包容态度的教师,固守刻板印象的教师无法胜任融合环境中的教学工作。后者对残障和非残障学生都有负面影响。

融合教育鼓励从融合实践中不断学习,并交流经验和教训融合教育要求把儿童之间以及成人之间的差异看做学习的资源和教育改革的切入点。

融合教育要求政府和学校确保儿童就近入学,并能够获得优质的教育。

融合教育要求所有人认可帮助学生建立成就感的重要意义。

融合教育要求在学校和社区之间建立积极、融洽的关系,所有人认识到教育中的融合是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机遇与挑战

通过审视全球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献及良好实践,我们得出结论:不论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如何,各国落实融合教育的最大障碍都是恐惧。常见的恐惧有:在既有体制中工作的人对于变革的恐惧,以及非残障者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对残障人的恐惧。因此,行动的第一步一定是消除恐惧。

我们还观察了那些在融合教育中有效的方法,少数方法有赖于特定新技术的支持,大多数则与科技水平无关。最有效的方法是为教育工作者提供实施融合教育的必要培训。然而世界上许多教育工作者并未获得这些训练,因此融合教育在这些地方举步维艰。

现如今,要实现理想中的融合教育还存在诸多障碍,但是任何旅程的艰难阶段都可能为将来提供更有效的指引。通过认真、诚实的现状分析,我们能够识别问题的症结,并找到解决方法。


作者:倪震 崔凤鸣 刘文静


来源链接:有人杂志



官方首页关于智协新闻资讯普法专栏权威声音热点关注智协项目天使风采理论探索公告通知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Persons with Intellectural Disability and their Relative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电话/传真:010-66580064  电子邮箱:zhgzxbgs@163.com  zbl47331@sina.com

中国智协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CAPIDR,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2643号-1  网站建设北京传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