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智协[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官网2024年04月20日星期六
首页 > 理论探索 > 理论研究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标签] 理论研究 智力残疾 职业康复 网络信息化 支持模式
2014-05-21 [来源]
字号: | |

2013-08-27 14:46 来源:光明网  查看评论有4人参与

作者:冯 宪 吴歆 黄彩艳

摘要:为满足中轻度智力残疾人的职业需求,融合现代国际领先的科学研究成果和训练技术,设计一系列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的对策研究,采用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的原理,积极开展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的实验研究,为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领域提供可借鉴的康复模式。

1背景

我国有554万年龄在18岁以上的智力残疾人,其中15-59岁工作人口占64.4%,这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的特殊困难群体。[1]帮助智力残疾人改善状况,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任务。开展职业康复训练、心理康复辅导和辅助性就业服务,是提高智力残疾人身心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促进智力残疾人回归主流社会和充分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是不断缩小智力残疾人基本生活与社会平均水平差距的重要前提。

在中国,职业康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需要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的、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职业康复服务模式。本文依据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和政策支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明确要求,加强残疾人职业能力开发,大力推进职业康复劳动项目,促进智力和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开展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的对策研究,探索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模式:即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研究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对智力残疾人进行更有效、更有利的潜能开发,提升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就业能力,促进残疾人真正融入社会,经过1年的研究取得良好的效果: 

2方法和原理

2.1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的原理

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是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信息服务系统,通过网络远程服务和远程训练,借鉴目前国际上流行的过渡性就业支持模型,辅助以系列服务系统,帮助残疾人取得和维持就业机会,使其回归社会。

帮助残疾人从事一系列的过渡性工作,从中学习新的工作技能,获得工作的经验,并获得信心,称之为过渡性就业支持模型。该模型是目前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用于职业康复的主要模式,研究证明可以有效地帮助多数残疾人员回归社会。主要方法(图1)是设定不同等级的门槛,包括从一个小组工作场所工作(需要持续的工作指导而工资少),进入一个独立场所工作(仍然需要工厂老板监督),到无需任何支持的工作。严格控制残疾人在每一级工作的工作时间,促进残疾人最终回归社会,获得稳定的职业。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图1: 过渡性支持就业模式图

网络信息化的作用。今天,网络的触角遍布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残疾人同样可以通过网络实现社会回归:①可以通过网络培训的形式让残疾人了解和使用网络。②通过网络可以将职业康复中心与社区服务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③通过网络提供系列服务,如网络培训、就业指导等。④通过网络服务可以确保对残疾人持续支持的实现,通过网络与雇主和残疾人双方同时保持联系,在实现督导的同时帮助双方进行沟通,还可以及时发现和满足残疾人的一些特殊需要。

2.2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的具体方法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图2)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构成

2.2.1网络信息化的建立: 

l建立完善的信息服务系统进行信息管理,包括学员的基本信息、智力残疾水平、测评结果、培训经过、就业状况等。包括有三个系统,信息管理系统、门户网站、远程评价训练系统。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网络信息化服务方式:面授和网络培训相结合。学员招收——面授培训——推荐就业——网络监控和培训——定期面授培训——回归社会 (图3
      l网络信息化功能的实现:通过网络对在社区过渡就业的残疾人实施监控,给予持续的支持,还能满足残疾人不同阶段的特殊需求,同时进行督导。通过网络与雇主或用人单位取得紧密联系,全面了解残疾人在过渡就业中的情况,是否有特殊需求,或者再次面授培训等。通过远程评价和训练系统,定期对残疾人进行评估和训练,让残疾人始终保持竞争能力。

(图3)网络信息化服务方式2.2.2建立过渡性支持就业

职业康复工作类型的设置:

咨询残疾人:对有工作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咨询和调查,了解他们对工种或职业的需求,确定过渡性工作的各个门槛(等级)的设置地点和方式。

就业市场调查:对目前广西的就业市场进行调查,找到适合轻度智力残疾人的工作或职业,取得企业或雇主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潜能开发了解残疾人的特殊才能,找到与残疾人特殊才能有关的工作才是他们最好的工作和职业。

一些产业如印刷品设计、制作、包装、服装设计、裁剪、制作、手工工艺品制作等。为经过职业培训后,具备了一定劳动能力和技能的残疾人提供适应性、过渡性、辅助性就业场所,初级工作设置在广西残疾人启智展能中心(筹),高级的工作放在社区或用人单位。

过渡性支持就业模式图(如图1)

2.2.3系列服务系统的建立

● 职业康复服务技术

职业咨询服务:该方法首先是分析,通过主观和客观的方法,搜集和分析残疾人的态度、兴趣、家庭背景、学历和能力倾向等。二是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来整理、概括得到的资料,突出残疾人的主要特点。三是诊断。将残疾人的个人情况与职业因素进行对比,找出存在的问题。四是预见。以诊断结果为基础进行预测,帮助残疾人选择行动方案或调整职业计划。五是磋商。向残疾人解答有关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其了解自身,了解职业和择业准则等就服务对象怎样达到自己的目标,共同进行商量。

职业评估服务: 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和方法对残疾人进行的一系列的客观评估、心理测试以及性格分析。内容包括对残疾人的智力、操作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记忆力、综合分析能力、注意力等进行评估;对残疾人的社会适应能力、组织能力等进行评估;对残疾人的职业人格进行评估。采用的工具主要有:韦氏-成人智力量表、成人智残评定量表、职业技能评估量表、职业人格评估工具等。还要注意以下四个因素的评价,一是情境评估;二是社交技能水平;三是持续的支持程度;四是社区的支持程度.

职业技能培训:技能是决定劳动者素质和能力的最主要因素;但决定劳动者素质的却不仅仅是职业技能。除了“职业技能培训”,更要让受训残疾人有融入社会的主动性,让残疾人能够更多地发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且学会处理与就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培养残疾人的社会能力,帮助残疾人更好地掌握社会规则。

就业指导:残疾人职业指导工作的核心是向有关的人员与机构提供帮助和服务。特聘熟悉我国现有的法律、政策并通晓目前广西残疾人的就业环境专业的职业指导师。学员在中心培训一段时间后,职业指导师将符合条件的学员推荐到用人单位就业;也可以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残疾人劳动就业指导中心推荐就业,或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 ● 心理康复服务:

调查发现智力残疾人并发其他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的机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共患有情绪障碍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5倍,将严重损坏残疾人适应社会的能力,影响他们康复的顺利进行,干扰回归社会的进程。

心理评估:对智力残疾人的评估内容包括智力水平评估、认知功能评估、执行功能评估、应对方式评估、心理应急评估、心理情绪状态评估等。主要评估手段有数码心理评估系统、认知评估系统、执行功能评估系统、IVA-CPT注意力评估系统。

启智展能训练:正如人们常说的“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开启另一扇窗”,每一位残疾人都必定有自己的特长。在完善的评估基础上,中心将使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主要有远程认知功能提高训练系统、注意力提升训练仪、数码听觉统合训练系统、数码远程情绪调控系统,还有特教老师的一对一的认知功能提高训练、特殊认知功能发觉训练等,以发现和评估每个学员的特长。这些系统在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日本等国家已经通过认证,证实通过训练能明显提高残疾人的认知功能,开发智力,展现他们的特殊能力。

情绪控制训练:①采用小组培训的方式进行情绪控制训练。②生物反馈治疗,采用电子仪器准确测定及反馈神经肌肉和自主神经系统正常或异常的生理电信号,提高学员的情绪调控能力和提高认知功能的目的。

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包括生活技能培训和社会交往技巧训练,全面提高学员的社会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逐步过渡到回归社会

心理拓展训练:根据心理康复的成果,结合学员的自身特点,推出个性化的心理拓展项目。

3实施步骤和流程

3.1第一阶段:制定实施方案;培训技术人员;购买仪器设备。3.2第二阶段:建立网络信息化服务系统;广泛咨询残疾人;就业市场调查;设置过渡就业支持模式中的工作类型。 

3.3第三阶段:招收学员试运行,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

3.4第四阶段:正式招收学员,全面开展职业康复服务。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3.5建设实施流程图(图4)

(图4)实施流程图

4研究结果和分析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2013-08-27 14:46 来源:光明网  查看评论有4人参与

4.1一般情况

从2012年7月到2013年4月,推荐到广西残疾人启智展能中心(筹)培训人员共39例,其中女生17例,男生22例,其中由于各种原因中途退出培训的学员有9位其中4位女生,5位男生)(表1)。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表1各种原因中途退出培训的学员

序号 残疾等级 性别 入学时间退学时间 退学原因

1 三级 女 2012-8-242013-2-25身体状况不好

2 三级 女 2012-11-142013-2-25身体状况不好

3 四级 女 2012-8-202013-4-8已找到工作

4 四级 女 2012-8-232012-9-12家人认为培训地点环境不好

5 二级 男 2012-7-162013-2-25本人排斥来培训

6 四级 男 2012-7-162013-2-25身体状况不好

7 四级 男 2012-7-162013-2-25本人排斥来培训

8 三级 男 2012-7-172013-4-16本人排斥来培训

9 三级 男 2012-7-162012-10-24已找到工作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2013-08-27 14:46 来源:光明网  查看评论有4人参与

4.1.1评估方法 

a) 90项症状清单(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2]现版本由 Derogatis 编制于1973年。施测方法:培训的调查员使用统一指导语,由受试者单独自行填写量表,当场收回问卷。使用团体自我评估方法,参考我国SCL-90常模结果,症状的严重程度分1(没有症状),2(很轻),3(中等),4(偏重)及5(严重)5个等级。符合总分≥200分和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3分,视为有心理障碍;总分≥160分和至少1个因子平均分≥2分,视为有心理异常。 

b) 成人智残评定量表:系龚耀先和解亚宁等(1986)为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所编制。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实际应用中还可降至14或13岁的少年。按照智力低下的国际通用诊断标准四级。取生活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时空和人事定向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等诸指标来制定分级量表。按上述各种能力,由0至4共有四个得分级别,每级有划分的标准,在评定时凡符合某一标准的记上级次为得分。0级为适应能力正常,其余适应能力依级数增大而下降,4级为最低。共五个指标,每个指标的最高分为4分,所以能力最低者最高为20分。以此判断残疾等级。

c) 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功能评价调查表:该量表是广东省残疾人评估中心编制的,该量表是0-3分四级评分31项他评量表。将职业能力损伤级别评定:0-5分:为职业能力无明显损伤。6-31分:职业能力轻度受损。32-62分:职业能力中度受损。63-93分:职业能力严重受损。需说明的是:凡“3”分的项目均需列出,并根据这些项目的特征,指明因需要这些方面的功能或(和)条件而不能从事的职业。

4.1.2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多因素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研究培训前后的数据结果。 

4.2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最后去除不符合统计条件6例,纳入统计学分析24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性别对结果影响F= 1.000,P=0.426;年龄对结果的影响F= 1.507,P=0.263。两者均P﹥0.05,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因为模型中不再有其他影响因素,所以以后的分析我们采用配对T检验。

4.3配对T检验。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

表2 培训前后测评基本情况描述

前后比较 Mean N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Scl-90(前测)总分 70.53 19 54.675 12.543

Scl-90(后测)总分 34.63 19 33.966 7.792

智残评定(前测总分) 47.82 17 18.039 4.375

智残评定(后测总分) 35.59 17 20.950 5.081

就业评定(前测) 21.94 18 7.392 1.742

就业评定(后测) 26.78 18 14.591 3.439

 

表3 培训前后各个指标的配对T检验结果

差值比较 Mean of Difference Std. Deviation Std. Error Mean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the Difference T df Sig.

Lower Upper

scl-90总分(前测总分)- scl-90(后测总分) 35.895 32.723 7.507 20.123 51.667 4.781 18 .000

智残定量(前测总分) - 智残定量(后测总分) 12.235 17.344 4.207 3.318 21.153 2.909 16 .010

就业评定(前测) - 就业评定(后测) -4.833 11.774 2.775 -10.688 1.022 -1.742 17 .100

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的网络信息化支持模式初探表3显示通过训练前后SCL-90总分配对分析发现T=4.781,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人智残评定量表训练前后总分配对分析发现T=2.909,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功能评价调查表训练前后配对分析T=-1.742,P=0.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发现训练后SCL-90的评分明显的降低,说明通过我们的培训残疾人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训练前后成人智残评定量表总分明显减低,说明通过培训残疾人的能力明显提升。而训练后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功能评价调查表总分没有明显改变,说明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训练后没有改变。考虑这与该项目开展的时间较短有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强对残疾人职业能力方面的训练。 5研究成果分析和学术价值

5.1国外的经验: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不仅有助于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还能减轻社会的负担。美国为了实现智力残障的就业问题,针对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取得了很大发展[3、4]。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出现了两次浪潮。第一波浪潮1980年代美国政府授权和出资促进残疾人就业,结合过渡就业策略,由心理卫生康复机构执行,为智力残障人员在社区中寻找工作的职位[5]。第二次浪潮是近10年美国联邦政府的法律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措施,如《美国残疾法案》(ADA)和《残疾人教育法》(IDEA),开展了新一轮的职业康复浪潮。[6]在美国经过了几十年研究和尝试,表明的职业康复服务是非常重要和必不可少的。[7]第一波浪潮主要是基于社区的就业支持模式,可以帮助残疾人拥有有竞争力,顺利获得就业。[]8为满足不断增长愿望和需求,美国职业康复进入第二波浪潮的发展,客户支持计划和自然支持计划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断推动美国职业康复事业。[9]

5.2我国的经验:1987年,我国首次对残疾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基本摸清了残疾人数、地区分布、年龄结构、致残原因和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的状况。[10]1988年,国家出台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纪要(1988-1992年)》,自此,我国残疾人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根据1987年的抽样调查,我国约有1182万智力残疾人,在数量上居各类残疾人中的第二位,18岁以上的约537万人;按照2006年的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的智力残疾人依然约有554万。[11]然而,我国开展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的理念形成历史较短,对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的研究不够充分,因此至今未能形成非常系统、完备的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实施模式。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现阶段的职业康复研究对象大多数是以“因工伤致残”的成年人为主,缺乏针对各种障碍类型的特殊需要儿童、青少年的研究。其中原因在于过去特殊学校和康复机构的教育更多关注学科知识,忽视了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心理健康的培养。

5.3我们的研究结果:针对国内特有情况,经过研究实践,探讨出一个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的新模式-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在新模式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的职业心理咨询、职业适应评估、职业康复训练、求职定向指导、职业介绍等服务,构建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经过10个月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研究结果发现训练后SCL-90的评分明显的降低,说明通过我们的培训残疾人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训练前后成人智残评定量表总分明显减低,说明通过培训残疾人的能力明显提升。而训练后就业能力的医学评定-功能评价调查表总分没有明显改变,说明残疾人的就业能力训练后没有改变。考虑这与该项目开展的时间较短有关,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培训中加强对残疾人职业能力方面的训练。研究结论:我们的研究取得了成功,我们的工作方向正确。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是一个成功的残疾人职业康复模式,值得推广。该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可复制性。

5.4研究得到的经验:建立智力残疾人集中职业康复培训专业人才队伍是开展工作的技术保障,定期业务学习,提高工作人员服务理念和业务技能,规范工作人员工作要求,竭诚有效服务残疾人,坚持用科学务实的方法进行日常教学管理工作。智力残疾人因残疾等级不同、多重残疾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受文化教育程度的不同等原因,造成智力残疾人出现一些人格缺陷、心理的问题、行为的问题,培训者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恩威并重、循序渐进,才能取得职业康复培训的成效。专业的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康复、心理疏导、职业评估、职业咨询、职业康复,对发展智力残疾人(伴随轻度精神残疾)的智力水平、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起着导向性作用,帮助确定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方向和内容。培训内容的多样化对于中轻度智力残疾人集中进行初期职业康复培训起着缓解、适应、协调的作用。根据学员各自的兴趣爱好,开设多种培训内容,如计算机培训、文化课培训、十字绣制作培训、工艺美术培训、丝网花制作培训、居家技能训练、厨房助理训练、文体活动训练、居家技能训练、厨房助理训练等内容,通过学员自由选择培训项目,参加培训时间由1小时逐渐增加到整天或整周整月,缓解学员对陌生环境所产生的不安全感和焦虑感,逐步增长他们的注意力维持时间,有效为日后的劳动就业做好时间维持、人际交往的铺垫。每周设计固定的社会交往、安全教育、行为礼仪就业软实力的课程安排,让学员学到在就业前必备的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保护能力、尊重他人、履行社会准则、行为举止大方、以礼相待等社会能力。对在训30多名残疾人开展的辅助性就业项目有订单式手工制作的项目,如丝网花、十字绣和电线人,还有计件式配件装配项目,如医疗培训装配,满足了目前30多名学员中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的智力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需求。采用规范的安全管理、教学培训管理、办公后勤保障管理办法,确保在训学员在中心训练的人身安全,以顺利开展业务工作,满足学员一日学习生活的需求。与学员家属签署培训协议或者风险告知书,确定双方须履行的权利和义务。从学员家属的反馈表示,学员在本中心进行职业康复培训已得到或多或少的技能方面、生活方面、交往方面的较大进步。文艺演出和体育竞技方式是中轻度智力残疾人展示自我、提高康复效果的有效途径。社会融合活动的定期开展,对残疾人的社会适应性、沟通交往能力等起着积极作用。

5.5目前存在以下不足:由于没有及时对外宣传职业康复和托养服务工作,影响了学员的筛查工作和引进辅助性项目的工作。经过半年多的工作实践,智力残疾人的社交、劳动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虽取得较大进步,但仍存在他们回归社会就业困难的问题。少部分中轻度智力残疾人因长期不参与相关活动、家庭教育不到位,刻板行为等原因导致其逃避、应付、拒绝职业康复培训。家校联系力度不够,方法不多,家长的沟通跟不上培训节奏,影响学员的全面康复。工作人员所学专业不同,残疾人服务工作经验少,业务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5.6全面开展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的几点建议:

扩大宣传力度,加强学员筛查工作,不仅在残联系统和社区街道办开展筛查,应把筛查的范围扩大到培智学校、医院心理科等,争取让更多人了解本中心,支持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工作,提供更多残疾人就业的机会。定期印刷出版中心《展能通讯》,对外宣传中心业务工作和社会效益。根据简单易学和实用性原则,对智力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培训项目应以实际操作、就业性强的项目为主,有利于培训后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如洗车场、面包店的面包师、咖啡店的服务员、饭店的收碗、洗碗工、花店的花工等。通过对外宣传册和联系卡片和宣传折页,推进宣传工作。整合有利资源,全面开展残疾人的职业康复和心理康复。争取与南宁市残联、各城区残联合作,共同开展阳光家园项目的托养服务工作;积极与宣明会慈善组织等相关机构沟通联系,为残疾人手工作品争取订单,为残疾人的服务训练提供咖啡厅等训练场所;积极与广西儿童青少年心理协会合作,共同为智力残疾人就业做出努力。积极利用社区、街道、各种协会等资源,为残疾人争取就业机会。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职业康复培训工作和尝试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采用学员文艺演出、体育联赛、手工作品展示等方式,联合社区街道办,定期分别进入南宁市各个社区开展社会融合活动,展示康复成果,宣传残疾人事业。严格评估,确定日间照料托养方式的服务对象和辅助性就业对象。对中轻度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评估、心理评估,按兴趣按能力适时安排相关学员参与日间照料或辅助性就业工作。制定家长工作计划,利用家长资源帮助残疾人全面康复。为更好开展残疾人职业康复工作和为明年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做准备,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及其重要。

6小结:基于网络信息化的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是采用网络信息技术,借鉴过渡性就业支持模型,辅助以系列服务系统,帮助残疾人取得和维持就业机会,使其回归社会的方法。研究发现培训后残疾人的工作能力明显提升、而且心理状况明显改善。从研究中我们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因此,基于网络信息化的中轻度智力残疾人系列职业康复服务模式是一个成功的模式,值得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发布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M], http://www.gov.cn/jrzg/2007-05/28/content_628517.htm

[2] 张作记, 冯学全, 李功迎等.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 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8-483.

[3] Bond G.R., Boyer S.L.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 outcomes [M]. In J.A. Ciardiello, M. Bell (Eds.),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s of persons with prolonged psychiatric disorder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8:231-263.

[4] Unger K., Danley K., Kohn L., Hutchinson D. Rehabilitation through education: Program for young adults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J].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Journal, 1987, 10: 35-49.

[5] Unger K., Danley K., Kohn L., Hutchinson D. Rehabilitation through education: Program for young adults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J].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Journal, 1987, 10: 35-49.

[6] Bond G.R., Boyer S.L.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 outcomes [M]. In J.A. Ciardiello, M. Bell (Eds.),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s of persons with prolonged psychiatric disorder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8:231-263.

[7] Cook J.A. Job ending among adults and youth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J].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dministration, 1991, 18: 103-115.

[8] Unger K., Danley K., Kohn L., Hutchinson D. Rehabilitation through education: Program for young adults with psychiatric disabilities on a university campus [J]. Psychosocial Rehabilitation Journal, 1987, 10: 35-49.

[9] Bond G.R., Boyer S.L. Rehabilitation programs and outcomes [M]. In J.A. Ciardiello, M. Bell (Eds.), 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s of persons with prolonged psychiatric disorders. Baltimore, MD: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8:231-263.

[10]姚景川.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回顾.[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6):338-339

[11]姚景川.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回顾.[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6):338-339


 


官方首页关于智协新闻资讯普法专栏权威声音热点关注智协项目天使风采理论探索公告通知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Persons with Intellectural Disability and their Relative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电话/传真:010-66580064  电子邮箱:zhgzxbgs@163.com  zbl47331@sina.com

中国智协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CAPIDR,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2643号-1  网站建设北京传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