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智协[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官网2024年04月26日星期五
首页 > 理论探索 > 理论研究
上海慧灵社区化服务模式讲座文字稿
[标签] 慧灵 模式 推广 支持环境 残疾人权利 价值观 思想
2015-01-12 [来源]上海慧灵
字号: | |



主讲人简介:周佩仪,香港注册社工师,有20年以上的心智障碍行业服务经验。目前为中国慧灵服务总监。


 
一、家长在讲座前想了解的一些问题:
    1、想多了解一些模式,看看是否合适本地探索一条路;
    2、社区化服务对服务对象会有什么影响?好或坏?
    3、对智障人士和自闭症者来说,他们的特点、需求可能都有一点不一样,是否都适合用社区化服务的方法?(周答:在慧灵里,自闭症的比例也越来越高。这个倾向家长必须知道,现在智障孩子少了,但是自闭症的数字并没有减少,反而有增长的现象。所以慧灵服务对象的比例,也是遵循社会的大需求做一个调整。比如在北京有一个服务点,有90%都是自闭症人士。但是也是沿用这个“社区化”的模式来去推行。只是自闭症人士有一些特点,需要有一种方法,可能跟智力障碍人士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最终会回到一个理念就是,我们还是希望他们融入在我们的社会里面。首先第一个融入就是在服务过程里不会太过于区分“你是自闭症的、你是智力障碍吧?”然后把他们分开。我们也希望在服务点里面,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别的障碍人士。稍后我也会分享一下那个效果是怎么样,关于他们平时做什么呀,他们生活的内容是什么,大家可以看一下,其实也跟我们平常人一样。所以社区化模式它最重要的灵魂,或者说宗旨,是希望无论是自闭症还是智力障碍人士,他们的生活都可以和我们平常的生活达到差不多的程度。)
 
二、“残疾人”这一称呼,反应了国家、政府与社会价值观?
        好,大家都对社区化这个(概念)很有兴趣,好像听了很久,但对慧灵的社区化模式怎么去推广,怎么去做,大家好像都有一个疑问。今天我会跟大家交流的部分就是关于社区化,但是其实为什么要社区化?为什么我们有这个行动?所以我们在讲社区化之前,会跟大家分享更多为什么我们会用社区化这个模式去做。为什么?
        政府现在也推行了很多,说实话上海在全国的服务里面,是走得比较前的,也是投入的资源比较多的地方。你看,在上海的温馨家园(编注:应为“阳光之家”),在我的了解中应该是做的最好的。另外,上海政府现在也开始考虑一些集中的托养的模式,希望为家长减轻今后的负担。就是做一些养老托养的服务点,慢慢开展。所以上海应该是政府投进资源比较多的地方。
        但为什么我们还需要在上海开展慧灵的服务?慧灵是个民办的机构,它要开一个点需要面对许多实际的困难、资源的不足,突破是比较困难的。但为什么还要开,是因为我们发现还有许多新的概念、或者是新的模式、或者是背后的价值观,虽然我们有一个东西(理念),但是还没有很落实到政府、当地家长的心里面。现在有一些服务了,但这些服务不是对我们的孩子是最好的。所以我希望在分享社区化服务之前,先想想究竟为什么我们要做社区化?肯定有原因在里面。因为社区化其实有一定的风险的。它需要大量的资源,需要在社区、社会里做大量的工作,所以其实面对的挑战是很多。但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还是要坚持?所以我希望先跟家长分享一下为什么我们要选择这种服务模式。
        大家可以告诉我,现在上海的社会大众怎么形容我们的服务对象?怎么称呼他们啊现在?(家长:“星宝。”)星宝,比较可爱的名字是吧?星星的孩子是吧?(家长:“社会大众,了解他们的会称他们星星的孩子,不了解的会叫,嗯,总是很难听的。”)那政府怎么称呼他们?政府会叫他们这个人群叫什么?除了叫自闭症人士以外?(家长:“残障人士。”)残障,或者是残疾人,是吧?这是最常见的。或者是精障,精神障碍。统称来说,大家会叫他们残疾人。为什么他们还会叫他们做残疾人?“残”是什么意思?残缺,缺乏一个东西,不健全,有一个不完美的东西在里面。“障”呢?(家长:“障碍。”)好,障碍。因为这个缺乏,让他有一个障碍在生活上面。其实这个词,在我们目前的心智障碍领域也很少用,很少用。我刚才说我们这个是什么领域?心智障碍领域。我们仍然会认为他们有很多障碍,但我们不会认为这个障碍是从他们自身条件里来的。如果我们说“残障”的“残”,是他本来的一些缺乏,所以这个障碍是因为他自身的缺乏造成的障碍。但当我们用“心智障碍”的时候,我们把这个“残”去掉,我们必须要承认他是有障碍的。但我问问在座的大家,谁没有障碍?(家长:“都是有障碍的。”)是吧?很简单的一个我们常用的例子,戴眼镜的妈妈,没有眼镜你们肯定有障碍啊。比如我不懂日语的,我去日本,我有没有障碍?或者我是不懂修电器,如果家里电器坏了,我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所以障碍其实是出现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不单单只是说我们的孩子身上。为什么我们先讨论称呼来展开今天的话题呢?就是我们怎么看我们自己的孩子,或者社会人士怎么看我们的孩子,从而产生的服务手法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发觉这个所谓的障碍,并不是因为这个人,自身造成的。他还有其他很多的原因,很多的原因是什么等会回跟大家分享。所以那些原因是我们应该要关注的,而不单单只关注他本身的一些缺陷。所以名称会显示出我们怎么看这个人群。那除了我们心智障碍之外,不单单是心智障碍(称呼)有所改变,最初我们还不叫残障,叫残废。更难听,觉得他们没用,觉得他们什么事情都做不了。现在我们会叫残疾,但在行业里面我们都不会叫我们服务人群“残疾人”,我们会叫“心智障碍”,智力障碍或者是自闭症人士我们都叫做“心智障碍”。还有,以前我们叫“瘸子”,但是我们现在称呼为行动障碍者,如果是智力障碍的,以前更难听一点,叫“傻子”。所以现在我们从概念说起、从背后的价值观说起,称呼是能够显示我们怎么看我们的服务人群。所以首先我们需要从用词方面去做一些改变。可能家长能够很快接受,但社会大众还是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做调整。现在一般来说,政府是叫残疾人,但我们统称叫“身心障碍人士”。
 
三、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和ICF(国际健康功能与身心障碍分类系统)简介,如何引申出慧灵的社区化的服务模式?
        大家对残疾人权利公约了解吗?有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这个与我们的孩子有特别大的关系,中国在2008年加入这个公约,是缔约国之一,奥运的那一年。但为什么叫残疾人公约?因为是政府翻译的,所以他们还会用这个词语,但在行业里都会用“身心障碍人士国际公约”。这个公约其实不是法律文件,但是它的作用是如果你是缔约国之一,在中国如果要建立关于身心障碍者的法律,必须要参考它。所以这个公约是相对于我们在政策和法律上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的。所以对于家长也好、服务人群也好,一定要熟悉这个公约,因为这个是你们的权利,是你们的权利,你们可以拿着这个公约跟政府说事儿。绝对是可以的,但首先要很熟悉这个公约你才知道如何运用。我们行业里有一些机构是专门给家长培训,专门给行业里面的人培训这个公约的内容,所以我也希望上海闵行自闭症志愿协会可以的话,可以请到这方面的专家跟大家分享一下这里面的内容,它究竟跟我们怎么能挂上钩,这个需要再学习。公约的基本原则有8个,其他应该有五十几条条文都是根据这几个原则延伸出来的,讲得比较具体。
        另外一个系统的产生,让我们对工作手法有所调整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TO)曾经制定了障碍分类。就是用什么样的模式和评估的角度,去分析一个人的所谓的障碍程度,这个系统叫ICF(国际健康功能与身心障碍分类系统)。它等于是说在国内,你去做一个检查,或者自闭症做鉴定,它是分几级的。ICF是国际上的评估系统,究竟你的障碍程度是多少。以往在中国,你们孩子的残疾程度是怎么定出来的?(家长:“医院”。)医院怎么评估出来的?(家长:“医院评估有一个量表。”)量表是量什么?智商,就是会不会做这件事情,对吧?他会不会叠这个东西,或者是乱了以后他能不能重新再弄一遍,就会做很多的测试。(家长:“会问问题。”)他们(医院)的问题是什么?还记得吗?它(测试)着重在什么?就是孩子会不会说话?他是怎么样?他和我们的分别在哪里?这是很个体的看这个孩子他能不能做到什么,他能不能自己出去,是不是能够回答你。都会用孩子作为主体去评量究竟他的残障的级别是什么。ICF从2001年后有一个新的系统去告诉大家,究竟这个级别是怎么去分。这个级别不是说你能不能做到什么,或者是你主体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它更多去看这个孩子周边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能不能把他的障碍减低。比如,他是有肢体残疾的,但他的楼房里有很多无障碍设施,所以他能够达到一般人的活动程度,他的残障的级别就不高。而不是纯粹去看他因为走不了,所以肯定很严重,不一定。要评估他的范围,他生活的范围,有没有给他足够的支持。如果有的话,其实他的所谓严重的程度是不高的。理解吗?这是国际ICF这个系统在2001年后有的一个改变。现在是2015年了,其实我们中国现在还没有这样的改变。但是现在这样一个评估的制度,我们从事这个领域的工作人员的工作手法就不一样了。
        因为评估系统不一样,我们要做什么?(家长:“我们要为他们去创造这样方便他的条件。”)是,而不是一味要他们去做出一个改变。或者是要他们的能力提升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我们工作的方向更多是希望改变环境,加入支持,让他们的功能能够发挥出来。因为我们会发觉,有时可能这样说大家不太忍心会接受这个现实是,其实智力障碍和自闭症人士,有一些事情他是没办法去调整和改变的。不是你今天给他一个训练、或明天给他一个矫正的方法,他就会改变。或者他突然间跟了一个很牛的培训的人员,帮他培训两个月他就会好,有一些技术、有一些技能有一些问题,可能真的伴随着我们的孩子的一辈子。这可能是很残忍的一个现实,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这个情况出现。但是,伴随着这些问题,不代表他的生活有问题的。不代表他的生活不能够更美好的。我们怎么能够让他带着这个问题,还是有生活质量上的保证?不会比别人差很多的,他还是很我们一样,改去哪去哪,改吃什么吃什么,能够保持自己身体健康,能够有自己的朋友,能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工作上的满足感,一样可以的。所以我们的工作手法不会依据着一定要改变什么,比如我一定要改变他变成和我一模一样打招呼的方式。就像他今天(指在座一个自闭症听众),今天我自己看到,可能家长会觉得你们两是朋友,因为你们平时也会见面,家长会说“打个招呼吧你们”,他们根本就不理对方,但是我们能不能接受他们俩就是这样的方式。他们的方式可能就是瞄一眼就走开,这个可能是他们的方式。我们能不能接受?为什么就不能这样?为什么要用我们的那一套“你跟他握握手吧”。所以我们要做的工作更多的是去改变周边的环境,不容易。因为我们本身自己就很难改变,但是这就是我们的工作责任。
        我不是说我们要放弃提升他们的能力,这个我们还是要做。因为方法还是有很多,训练也是其中一种支持方法,但是有一些训练和技巧,不是透过训练就,不是透过提升他就可以达到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最后我们想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如果我们想他牙齿清洁,以往我们用的方法是什么呀?一定要他学,学刷牙。但是有些人真的一辈子都学不会这个刷牙,那如果我们年年都训练他刷牙的话,他就会挫败。我年年都学不会,但是你年年都训练我,我就会有很大的挫败感。那其实我们训练他刷牙之后的目标是什么?牙齿清洁。那牙齿清洁是不是还有其他方法呢?漱口水,还有呢?电动牙刷。这就是支持工具,他不需要去学习这个技巧就能达到目的。其实我觉得从哪一方面都是这个道理。以往我们会觉得你不教,他牙齿怎么会清洁,但其实不一定,你一定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你想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有很多方法都可以达到。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手法。
       正因为有这个支持的概念出来,所以社会上对他们包容和支持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刚才我也说,自闭症有一些行为和我们平常人不太一样,这些行为对我们其他人来说会觉得比较奇异。但是,是不是不可以改变,大家对这个奇异的看法呢?还是可以的。那你们有什么方法让他们接纳或不会投来歧视的眼光。为什么他们觉得奇异?觉得怪?(家长:“见得少。”)是啊因为见得少啊,我们如果见到和自己很不一样的人,我们都觉得很奇怪。(家长:“那见多了就好了。”)见多了就会有“诶!原来他们就是这样的。”所以社区化模式背后的一个理念是这样引申出来的。因为我们社区化的模式是生活在普通民居、小区里面,然后他们生活的内容都是跟我们平常人一样的。比如他要出去买菜,你要吃饭就要买菜啊,我们不会在家帮你做好的,你要帮忙出去买菜。你可以每天都要去菜市场。所以菜市场的人,你第一天去的时候是“诶,你怎么是这样啊,不问你就拿呢?”第二天来是“哦,你是这样的,你就别拿了”,就会劝劝他;第三天来,“你尝一下你试一下这个好不好,”第四天……他们就慢慢、慢慢就对他们,觉得这个世界原来还有不一样的人,他就开始不会觉得很奇怪。而且到最后,他(社区人士)会变成我们的一个工作人员。他会无意之间,会对他们做一些训练,因为会看到老师怎么对他。比如工作人员说,“你来拿,你来帮我看看有多少钱”,然后要给多少钱给别人。其实社区居民会看到我们的工作人员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所以社区居民也能学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跟他们相处。在北京,我们出去买菜,现在的状况是我们不需要工作人员跟着,他自己都会去。虽然他不会数钱,但你不用担心他会被别人骗,因为菜市场的人都跟他很熟,特别熟。有时候他们出走、走失了,菜市场的人会告诉我们,他走去哪走去哪。所以他们变成我们的工作人员、也是眼线。如果你真正去使用社区化的模式,其实你的资源需要很多。你虽然工作人员不多,但社区里的人对你的服务人群很熟的时候他们也是你的资源。还有一点,你不需要做讲座,你就做到社区交流。你不需要把大家弄到一块,告诉大家什么叫智力障碍、什么叫自闭症,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在生活里面他们就会知道原来生活在地球上,是有各种各样的人,可以用什么态度跟他们相处。所以也是因为这个效果,社区化模式很适合我们在社区里做推广。它不单单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跟社区接触,更好的方向是,我们的行动者去做这些实际的行动,让社区居民了解这个人群,而不需要做专门的讲座和培训。
        (家长:“这里面是否有风险,家长会很担心。”)作为机构来说,安全肯定是第一需要保障的。不是所有的学员都会让他们去独立的活动,我们是会做评估和测试,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达到这一步。但是我们不会因为有人做不到,连其他人的机会都剥夺了。还是会分不同的人,不同的状况出现。但是每一个人的独立程度我们是需要估计到的。如果在安全的情况、条件下,这个机构肯定要保障,如果在过程中出现了什么事情,机构的责任是很大的,所以我们还是会以安全为主。但是有时候是要冒一点点的风险的,因为不冒险的话,就是你说保证百分之百没风险,对他来说可能就是一个太有限的方法,他也学不到东西。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可能我们远远的跟着他,他不知道,我们要躲起来,让他自己尝试一下。这是方法的问题。但是这里面也有可能是我远远的跟着,他在我看不见的时候走了,所以我说不能保证100%是安全的,肯定会有一点风险在里面。但是不冒险的话,他真的很难有一个跨度的成长。这个可能家长也很明白、很理解,有时候放松、抓紧、放松抓紧的度怎么把握,一定要很了解那个孩子。这个就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四、怎样才能从社区环境里获取“支持”?服务的核心技巧是什么?
        所以通过ICF,通过我刚才说的支持的概念,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个训练,要达到什么目标。另外,我们通过社会人士的改变,所以我们希望用社区化的模式。让所有社区人士都对他们有第一步的了解和接纳,我们的工作才好做。如果一味都一天到晚在家里做训练,做ABA啊等,集中在那种训练,不做外围的工作的话,其实他们在社会上生存的那种状态不会有很大改变。所以这是支持的概念,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在一个障碍里面,没有人没有障碍,我们其实说实话是不能够独立生存的,我们是需要透过社会各种支持,才能让我们生存的好。所以其实跟他们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分别。所以我们工作的方向是,给予足够的支持。支持有很多种,包括训练、改变环境、科技手段的提供。我平常用这个例子跟家长分享:
       你以为擦屁股很容易啊?不容易啊。我做这个行业差不多20年以上。90年代我做这个行业,就特别希望他们的屁股是干净的。因为会发觉我们好多服务对象的屁股是不干净的,因为他们擦不干净嘛,所以我那个年代就特别希望,因为有时候也没法跟进得太贴,特别是服务对象比较多的时候。那就天天换,冬天有时也不能天天换。所以我那时候觉得有什么方法让他们的屁股是干净卫生的。但是现在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就算他学不会也可以解决。现在有很多冲水马桶啊。科技真是一个很好的可以帮助的东西。就算屁股还是湿,但你用纸是可以擦干水,是比较容易把它擦干净。现在的冲水马桶,很便宜啊。不是很有钱的人才可以用得起的。都是普通家庭可以用得起的一个工具嘛。几百块钱就可以有一个了。其实现在真的有很多支持工具能够帮助到他们。是,但至少保证在家里可以嘛。我们不能因为在外面不行,我们在家里也不安装,能保证起码是干净的。
      所以我们很注意现在有什么很方便的工具,我们让工作人员去看那些有创意的工具。比如说切苹果,我们怕他切到手,其实有一个工具是一按,苹果就可以全部切下来。很多很有趣的工具是适合我们的服务对象的,这些未必是我们平常会用到的,但是是适合我们的服务对象,这些都是支持工具。你只是想让他把苹果切出来嘛,而不是说一定要他学这个技巧。所以利用这个工具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他那么难受要他学切,而他又学不会,最后还是要你来做。我们可以说,特别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要多去利用这些工具。我们这个行业什么是最重要的,不是爱心最重要的。你知道什么最重要吗?创意最重要。创意,是你用什么方法达到目标。你喜欢玩,你喜欢去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可能每个人都会,但是用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去解决,就是有这样的想法的人才能做到。所以经常我会建议同事,要增加你的创意能力。不单单是有爱心就可以了,有爱心只会一成不变的。你天天还是在训练他十年都没办法达成的一个训练的话,那你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我们的家长也可以有这方面的敏感度,就是如果有些东西很适合孩子的,也可以介绍给我们工作人员,让他们的生活能够参与得更多,目标很简单,就是让他们能够参与的更多,而不是说你学不会我来替你做。好,这是有关支持的。

五、人类生存法则:7%+93%=100%,所有人都需要承担7%的人群的生存责任。
        另外一个生存的法则,也是要我们知道,要我们有这样一个概念。这个法则是什么呢?是我们人类,从远久以来,每100个人里面,有7个特殊人士。有93%是所谓的健全人群,7%是特殊人群,可能是智力障碍,可能是肢体或其他的障碍。但这个比例没有因为科学的进步、医学的发达有所改变。刚才我说过,可能你觉得唐氏少了,智障少了,但是自闭症人群增加的很快,可能比以往智力障碍增加的速度还要快。所以这个法则没有因为科技的发达变化,没有。所以我们认为,有人类就一定有这个法则的存在,只是看看落在谁家里面。所以这个责任,不单单是7%的人去承担,应该是100%的人去承担。人类本来就需要有这7%的人存在,他们是全人类的责任。所以社区化我刚才说,为什么要社区化。我们要其他人知道,这个世界不单只存在着我们所谓的健全人士,还有很多特殊人士,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建设这个社会,让他们都参与进来。所以为什么要做社区化的服务,好多机构,特别是政府,他们就觉得我给你一个大楼,你们在里面吃喝拉撒,什么好的设备都有,对你们就是最好了。但是从刚才我说的那些概念里面来看,其实他们的需要并不是吃得好睡得好那么简单,他们更多就是跟别人一块生活、交流,能够有成功感、安全感,能够感受到情绪的交流,这里他们可能用其他方法,这个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正常化是最重要的。
 
六、慧灵社区化服务模式的推广历史
        所以基于刚才我说的那个原因,慧灵持续在用社区化的模式去推广服务,虽然他过程里会有很多困难,可能也有一些地方做的比较粗糙,但是方向是这样,我们希望还是做的越来越细致,越来越能够贴到当地家长的需求。所以你们的参与很重要。还有你们的认可也是很重要。你们认不认同这套方法,如果你们都认同的话,其他问题都可以共同解决。比如说服务同事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我这个必须要承认,他们还需要很多的培训,还需要机构对他们的帮助和支持。还有就是这个社区不是这么容易就改变的,我们希望做更多的社区活动,我们希望可以出更多的有效的宣传方法,或者一些社会影响力的活动,全国联动的一些活动。比如每逢5月份,全国的慧灵都会同时间举办慈善慢跑,全国十几家慧灵。我们有一个公司,屈臣氏,因为看中我们这个慢跑的活动,就在慢跑当天在现场摆一个摊位。因为他觉得宣传力度很大。所以我们慧灵,从大慧灵的角度来看,我们希望从社会上的角度来推广。服务点里面是从他的社区里面来推广。从这两边的推广,我们希望社会人士,就算他的家里面没有这一类障碍人士的,都知道、都了解他们。这是我们的目标。
       也可以跟大家说一下慧灵的状况,最新的是上海和大连,大连也开了一家慧灵了。慧灵现在已经有15家。最早的是在广州,80年代的时候。那时候还改过一次名字,最初是叫至灵,90年那时候就变成了慧灵。但是在广州的时期,还是沿用比较保守的方法去推广服务,比如托养啊,他们很少有机会出去。是从第二家慧灵,2000年在北京开第二家慧灵的时候就开始用社区化的模式。因为当时在北京除了我们创办人之外,还有一个英籍的香港社工,一起在北京开了第一家社区化服务的慧灵。所以社区化服务应该是从2000年开始的。从北京开始以后的慧灵,只能用社区化的模式去推广,不容许走回头路。

(未完待续:下半节——什么内容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生活?什么叫“为你好?”、“对你好?”)
 

编辑整理:上海慧灵


官方首页关于智协新闻资讯普法专栏权威声音热点关注智协项目天使风采理论探索公告通知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  China Association of Persons with Intellectural Disability and their Relatives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小街186号  邮编:100034  电话/传真:010-66580064  电子邮箱:zhgzxbgs@163.com  zbl47331@sina.com

中国智协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4  CAPIDR,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52643号-1  网站建设北京传诚信